馮新平
《達荷美》劇照
4月18日至26日的第1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首映”單元匯聚了維姆·文德斯、濱口龍介、努里·比格·杰蘭等著名導演的新作,更有一部紀錄片備受矚目,那就是不久前榮獲第7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的《達荷美》([法]瑪緹·迪歐普導演)。這部紀錄片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歐洲列強競相殖民非洲大陸,位于西非貝寧南部的沿海小國達荷美,成為法國的重點掠奪對象。1894年,法國僅用85名士兵就征服了達荷美,這個國家近三百年的文化和歷史就此消亡,而其數(shù)千件珍貴的寶物也隨即被運往巴黎。
《達荷美》以波光粼粼的月光映照在塞納河上的美景開場,但敘事很快偏離了巴黎的浮華與魅力,帶我們進入一個黑暗與沉默的世界。在那里,一個低沉的聲音為一位國王雕像所遭受的囚禁和忽視而喊冤叫屈。不僅如此,他對被貼上“26”的標簽表示困惑和憤慨,不明白為什么不能用名字來進行識別。影片讓文物“發(fā)聲”,使它們不再是靜止、沉默的展品,而是成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的存在,它們的回歸之旅也因此變得更為動人和深刻。昔日國王蓋佐的聲音經(jīng)過處理,聽起來像是從一座跨越世紀的巨大墳墓中傳來。
《達荷美》的迷人之處在于其將事實與虛構(gòu)融合,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這座困惑的雕像,作為這場奇幻之旅的向?qū)?,體現(xiàn)了一個失落于歷史的靈魂對重歸昔日輝煌的渴望。導演還把注意力轉(zhuǎn)向協(xié)助和接收轉(zhuǎn)移的活生生的人。我們看到研究人員和工人是如何小心翼翼、毫無儀式感地處理這些古老的雕像。當裝載著藝術(shù)品的車隊抵達貝寧的阿波美時,迪歐普靈活地在第26號文物和貝寧人的各種反應之間切換:街道上不僅洋溢著歡樂的氣氛,而且充滿了崇敬之情,仿佛一位久違的英雄勝利歸來。然而,迪歐普挑戰(zhàn)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被簡單劃分為惡棍和英雄的傳統(tǒng)模式。電影的后半部分將焦點轉(zhuǎn)向由當?shù)卮髮W生主導的公開辯論,這一設計極具深意。辯論并非表面的學術(shù)討論,而是深入探討了文化遺產(chǎn)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和地位,以及歸還藝術(shù)品這一行為背后所蘊含的復雜性和多重意義。
一方面,藝術(shù)品的回歸確實具有象征意義,它代表著對被殖民歷史的某種程度的糾正;另一方面,這些藝術(shù)品的回歸,并沒有自動賦予它們在當代貝寧社會中明確的地位。學生們的交流為這一棘手話題提供了恰如其分的辯證討論,從建議將重新獲取歷史文物的精力用于改善貧困貝寧人的生活上,到質(zhì)疑此舉背后的政治動機,再到詢問為什么只歸還了約7000件文物中的26件,以及將這些物品視為藝術(shù)品是否違背了它們的原始意義,重新安置這些文物是否真的會增強國家認同感。有位學生要求知道,全國的兒童是否會有錢前往這神圣的大廳觀看這些文物。一位年輕女子甚至認為,這些雕像在世俗意義上是有價值的文化作品,但自己完全不相信它們真的具有神秘的力量。討論還揭示了除簡單盜竊之外更深層次的文化殖民問題。正如一位參與者所指出的,身為貝寧人卻只能用法語表達對法國掠奪其國家的看法,諷刺意味顯而易見。
關(guān)于雕像回歸的爭議,迪歐普在電影中并非旨在描繪一個混亂無序或社會功能失調(diào)的脆弱畫面。相反,她通過鏡頭捕捉到的能量和對每個觀點的慷慨關(guān)注,展現(xiàn)了一種深刻的民主精神與集體建構(gòu)的過程。她邀請觀眾與電影中的角色一同思考、辯論和感受,共同探索被盜藝術(shù)品與當代貝寧社會之間的關(guān)系。在這個過程中,每個觀點都被尊重和呈現(xiàn)。通過這種方式,迪歐普成功地引發(fā)了對文化遺產(chǎn)、歷史記憶和身份認同等議題的深入討論,從而構(gòu)建了一個多元而充滿活力的文化對話空間。
在展示文物的總統(tǒng)府熄燈后,迪歐普將激昂的結(jié)束語賦予了蓋佐。國王誓言將再次踏上大西洋“傷口的海岸”,他深沉地說道:“我是蛻變的象征,‘26’不復存在,在我心中回蕩著的是無窮無盡?!边@表達了國王對歷史創(chuàng)傷的深刻認識,以及他對文化復興和身份重塑的堅定信念。他代表著一種從過去殖民歷史的陰影中走出來,向著更加光明的未來蛻變的決心和勇氣。
迪歐普巧妙地將殖民剝削、文化抹殺和歸還斗爭的線索交織在一起,使得影片不僅僅是一個關(guān)于被盜文物歸還的故事,更是一次對身份、記憶和殖民主義持久影響的深刻探索。盡管時長僅67分鐘,但這部電影卻給人留下了遠超其緊湊篇幅的深刻印象。迪歐普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讓文物本身也發(fā)出聲音。攝像機被放置在運輸它們的箱子內(nèi)部,以便觀眾能夠聽到和感受到它們回家的旅程。而在一定的間隔中,我們會聽到第26號文物以深沉而古老的語調(diào),回憶它所見證的幾個世紀的經(jīng)歷。作曲家沃利·巴達魯和迪恩·布倫特創(chuàng)作的充滿情感的配樂,就像那座雕像的呼喚,讓這部電影的思想豐富程度堪比王國寶藏?!哆_荷美》是一部罕見的混合作品,既有知識上的樂趣,也有審美上的享受,在富有幻想色彩的時刻,它還頑皮、動人且迷人。(作者為文藝評論人)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在光影中感受國粹之美——十八部京劇電影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
下一篇:
本土原創(chuàng)音樂劇何時走進“繁盛的夏日”?
“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從70年來促成的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文物回歸中,遴選了25個案例、...
熱評丨讓文物“活”起來,讓文明流動起來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開啟的兩個文化活動深受關(guān)注。兩個活動...
該館將對館藏的近50件明代孔府舊藏服飾進行三維數(shù)據(jù)和紋理采集,完成服飾建模和紋飾提取工作,填補國內(nèi)服飾類文物數(shù)字化采集...
明秦王府墻體坍塌再次敲響“文保”警鐘據(jù)新華社報道, 8月8日,陜西省西安市中心新城廣場西南角的明代秦王府城墻部分墻體發(fā)生...
今天(11月8日), , “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并全文公布。“十四五”期間,要全面加強文物保護研...
如此,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為依托,在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物之間尋找線索,去構(gòu)建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史,去梳理總結(jié)我們祖先對美...
采用合作的形式將湖北省博物館的館藏精品文物“引到”咸寧,讓更多的朋友從文物身上了解我國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風俗人情,...
學生們通過與這些文物“面對面”交流,打開心中對咸寧歷史的好奇和疑問,近距離感受咸寧的歷史文化,驚嘆祖先的智慧和汗水,...
咸寧網(wǎng)訊記者朱亞平、通訊員程懿君報道:近距離和文物“交流”,面對面和歷史“對話”,親耳聽文物故事,親手觸摸文物。
”她表示,自己很高興這個春節(jié)能向游客們講解展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了解和熱愛荊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