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專
通山兒歌《許多仙境在九宮》唱道:“螢火蟲,夜夜紅,仙人騎馬我騎龍。仙人騎馬升天去,我騎紅龍上九宮。九宮山上九條龍,九龍纏頂分吳楚,九蟻探路桃花沖。禪師伏虎天門外,陶姚洞上筆架峰,許多仙境在九宮”。
明懶拙和尚《九宮山記游》:“行行行至老山腰,足踏云關(guān)萬慮消。瓦缶煎茶燃竹葉,崖泉流水洗牙瓢。重重疊疊云千片,曲曲彎彎路一條。此去上方知不遠,擔頭風月自家挑”。只有九宮山才能吸引這樣的“和尚”,也只有九宮山才配得上這么好的詩。
九宮山,是通山一個無限美好無尚崇高的存在。
古代,通山共修四部縣志。古代,九宮山卻修了五部山志。最早的山志比最早的縣志還早13年。
清光緒六年《九宮山志》,記載了關(guān)于九宮山命名的各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者,還是以形命名。據(jù)一天門下的地形,正符合大山宮、小山霍之意,周圍有四峰五嶺繞之,符合九字之數(shù)。
九是至尊之數(shù),因有九層峰巒而得名的九宮山,總是與至尊為伍。
九宮山云關(guān)古剎,創(chuàng)建于晉,至今有1700多年歷史。唐初,伏虎禪師在云關(guān)道上重建佛寺。1994年云關(guān)寺舊址建無量壽禪寺,龐大的建筑依山就勢,呈梯級布局,歷經(jīng)七年建筑面積達兩萬平方,成為當時華中地區(qū)面積最大、規(guī)模最宏偉的佛教寺廟,是我國高山佛寺之一,也是全國四個阿彌陀佛道場之一。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為無量壽禪寺題寫“天王殿”。
九宮山道場始建于南陳時期,興于宋元,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道教發(fā)展史上,九宮山的道教聲名遠遠早于武當山。南宋時期,高道張道清把九宮山的道教推向巔峰。
道教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九宮山是一處心靈圣地。九宮山是道教御制派的本山,欽天瑞慶宮是御制派的主要宮觀。御制派的開創(chuàng)者張道清,號三峰,此號得于九宮山,因鳳凰嶺對面的“屏列三峰”而號,此三峰又名筆架山。張道清游歷考察31年后才選定九宮山,在九宮山興壇設(shè)教。他生前死后得到七個皇帝的十七道敕封。宋寧宗親賜其弟子排輩四十字,九宮山道派由此被稱為御制道派,他本人也被尊為九宮山開山祖師。宋寧宗親書“欽天瑞慶宮”匾額。寧宗尊張真人為九宮山的開山祖,所以九宮山道派既不屬北宗,也不入南宗,而是自成一派。
因為張道清,九宮山成為中國五大道教名山之一,與山東嶗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齊名。
(選自《路自通山》一書)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全面解讀中華文明精神標識 ——評《中華文化公開課》
下一篇:
鄉(xiāng)村漫步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會文通訊員黃行今日, ,今年對九宮山滑雪場游客中心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后,將于12月15日盛大開業(yè)迎賓。據(jù)...
“咸安雙溪——通山黃沙扶貧旅游公路是銜接大幕山、隱水洞、九宮山、富水湖和王英千島湖等旅游景點的重要交通公路,沿線旅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袁燦20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到通山縣調(diào)研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和“一山兩線”綜合整治等工作,強調(diào)要樹牢生態(tài)優(yōu)...
咸寧網(wǎng)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鄧昌爐、通訊員徐世聰報道:3日,記者在九宮山風景區(qū)看到,云中湖畔游人如織,一座嶄新的現(xiàn)代化酒...
21日,無人機拍攝的九宮山風景區(qū),云霧繚繞,宛若仙境。
咸寧網(wǎng)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余日儲報道:17日,通山縣九宮山風景區(qū)武漢大學(xué)修養(yǎng)所前,數(shù)名工人正忙著在橋底的...
我們都會平安康寧以你的名字告訴每一個人攜手同心必定能贏災(zāi)難面前我們負重前行太陽沖破烏云沒有什么能壓抑光明春天就要到來...
九宮山在南陳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就開始營建開辟和定名,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名道張道清攜皇帝之詔,上九宮...
九宮山在南陳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就開始營建開辟和定名,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名道張道清攜皇帝之詔,上九宮...
孔帆升(通山)夏日的九宮山上,午后涼風習習,行人寥寥。湖面細碎的波紋,密密匝匝,湖邊碧綠的山野寧靜無躁,從對面筆架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