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亞平
采訪時間:8月10日
采訪地點:咸安區(qū)南昌路社區(qū)
本期閱讀人:瑾山月
想象一下,面前有一個離地16米高的窄木板。你要像走鋼絲一樣走過去,你的感覺是什么?恐懼?因為你預測自己肯定會掉下去。緊張?因為你感覺很多人會看你出丑。伴隨恐懼、緊張而來的,可能還有焦躁不安。
那么,如果你是一個雜技演員呢?面對“走鋼絲”,你會想:我只要保持平衡,就可以順利走過去。如果沒把握,可以系安全繩,就算失敗了,也可以再挑戰(zhàn)。
當人冷靜下來,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安全問題,就能作出理性又準確的判斷,也不會輕易陷入焦慮。
這則經(jīng)典的心理學測試,出自亞倫·T·貝克博士的《這樣想,不焦慮》。在書里,亞倫借此提出一個觀點:“認知水平,決定了焦慮程度?!弊屓丝謶只艔埖?,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力,而破解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改變我們對情緒的認知。
書里,亞倫先講了3個患者的故事。第一個是人到中年的麗貝卡。她總是忍不住想:孩子考不上學怎么辦,客戶找茬兒怎么辦?錢不夠花怎么辦……想著想著,她焦慮得不行。
第二個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托德。投了幾百份簡歷,托德才找到一份月薪微薄的工作。等熬了幾年資歷后,他又不得不面對買房結婚的現(xiàn)實。托德忍不住想,如果貸款買房又失業(yè)了怎么辦?如果孩子養(yǎng)不起怎么辦?他也每天都心煩意亂。
第三個是年近50歲的伊麗莎白。伊麗莎白是位獨居的“大齡宅女”。她覺得自己很落后,跟不上時代步伐。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擔心退休金不夠。明明已經(jīng)過上衣食無憂的休閑生活,但她每天都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
從這三個人身上,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初入社會,就業(yè)的艱難、賺錢的辛勞、階層的參差,隨便哪一樣,都令年輕的我們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熬到中年,本以為生活穩(wěn)定了,卻又被亂麻一樣的瑣事,撕扯得筋疲力盡。
自己的前途,孩子的未來,父母的安危,各種人際關系的調和,總讓人惴惴不安。人生的每一段路都不好走,生活里的各種事都令人擔憂。
這本書告訴我們,除了身體病痛所有的痛苦都是價值觀給你的。太在意別人,太小瞧自己,是對外界和自我的認識不清。其實,麗貝卡、托德、伊麗莎白的焦慮,也源自認知誤區(qū)。
亞倫·T·貝克,一直被視作認知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他通過25年的實踐,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改變思維,就可以改變主觀感受。
直面內心的恐懼。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你擔憂自己的前途。那就要仔細想想,你是為行業(yè)發(fā)展擔憂,還是對自己的能力沒信心。先找到焦慮的根源,你才能找到破除焦慮的方法。
校驗自己的想法。及時運用驗證思維,尋找有力證據(jù),把跑偏的思維拉回正軌。比如,你正身處“年齡焦慮”“容貌焦慮”中,那不妨看看身邊的人。也有大器晚成,四五十歲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也有人長得并不漂亮,卻活得很漂亮。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說: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擾,而是被他們關于事物的意見困擾。境隨心轉,我們其實都活在自己的觀念中。悲觀者困于當下,樂觀者贏得未來。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白鷺飛臨龍?zhí)稓g
下一篇:
新書薦讀
創(chuàng)新社會中的全能型人才講述人:汪永富(市教科院院長)在鄂南高中從事教學、行政工作21年后, 2016年,我調到市教科院工作。...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特約記者孔帆升海南咸寧商會會長孔祥富,是通山縣慈口鄉(xiāng)下泉村巖山莊人,他在外致富后不忘鄉(xiāng)鄰,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子川通訊員李婷婷3月10日,咸安區(qū)溫泉辦事處金葉社區(qū)聯(lián)合市啟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30余名家長和孩子...
領隊周舟拿起話筒給孩子們“開講了”,她要求孩子們遵守紀律認真聽講,并鼓勵孩子們完成今天的書畫學習任務和手工任務,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