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故宮迎來建成六百周年。經過幾百年的沉浮輾轉,這座舊日王宮成為國人最向往的旅游熱點、成為最具歷史底蘊的文化“網紅”,但它所銘刻的六百年滄桑卻從未變成過眼云煙。
閻崇年與故宮的情緣
○ 張超琪
16年前,《百家講壇》因閻崇年先生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講座而婦孺皆知。而后,他又有多個系列講座登上《百家講壇》,一部又一部的經典圖書也接踵而至。而他所著圖書《正說清朝十二帝》《大故宮》也均創(chuàng)下百萬冊的銷量戰(zhàn)績。如今,耄耋之年的閻先生又以《故宮六百年》獻禮故宮600歲生日。
北京故宮作為一座象征著無上皇權的文化綜合體,以其壯美輝煌、神秘傳奇,牽動國人的心;而閻先生70年來去過故宮1000多次,講故宮、研究故宮,是大眾想了解故宮繞不開的人。閻先生跟故宮既有情緣,又有地緣和學緣。他曾講起這套書最初的構思:從藏品、建筑等等來寫故宮的書太多了,但是從永樂建都一直到2020年,把這六百年按照時間順序寫下來,用上下兩冊系統(tǒng)地說下來,好像之前還沒有。這樣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讀本,從故宮的營建,它的興起,中間遇到了災難,后來再興起,一直到改成故宮博物院,一直到新中國故宮博物院,這么一條線索,六百年連起來,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我們可以對故宮歷史,既有縱,又有橫,全面地進行了解。
《故宮六百年》從故宮藍本談起,從最初的吳王宮殿落成到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再到宣德帝朱瞻基正式修建三大殿,再到正統(tǒng)帝朱祁鎮(zhèn)時修建完畢,讓讀者在逛故宮的時候也能了解故宮的前世。而對于北京的城池宮殿,書中詳述了它們從概念、到營建、再到變遷(損毀、重建、重修、更名等)的歷程。北京“八臂哪吒城”的傳說,故宮宮殿秩序、宮前三凸、宮后三靠等皇家氣象通過圖片文字,一目了然。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積累太豐厚了,要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的部分,太多了,看不過來,怎么辦?閻先生說,就抓重點,抓核心,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表現就在故宮。故宮是明清歷史的核心,幾乎所有的政令,制度,都是從這兒觸發(fā)的,所有重大的,關于國計民生,中外關系的信息,最后都反饋到故宮,故宮在明清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對外交往的中心,所有外國重要的來華的使臣,都要在故宮受到接見,各個少數民族他們的首領或者是使臣來朝拜,來朝貢,都要到皇宮,受到皇帝的接見和賞賜。且故宮保存了從甲骨文開始,一直到當代,重要的文物產品。不了解故宮,不明白故宮,是一個缺憾。
如今,故宮博物院珍藏有180多萬件文物,珍玩、瓷器、絲綢、珠寶、家具、陳設等,美則美矣,可該如何鑒賞這種美?作為《御窯千年》的作者,閻先生對故宮藏品的研究也很是精深,在書里,他對這些珍品代表作不僅有鑒賞,更有對其來龍去脈的詳解。永宣國寶、成化御瓷、雍正年窯、御制唐窯……藏品背后的細節(jié),包括制造、使用、鑒賞,甚至收藏,在本書中閻先生也不惜筆墨,力求都講全、講盡。
為了《故宮六百年》一書,閻先生耗時兩年、十易其稿,字斟句酌,務求完美?!八暮稀笔情愊壬娜松軐W觀,在《故宮六百年》的人物敘事背后,我們也能在字里行間慢慢參悟出這種哲學。故宮內發(fā)生的帝系改變、人生轉折,現象和本質間的關聯,大事件折射出的人生智慧、生存哲理都在其中?!豆蕦m六百年》融歷史與知識于一體,讀歷史也是讀人生,領會了這些,也就領會了本書的精髓。
用文字,筑一座城
○ 祝勇
面對故宮,我總會涌起一種言說的沖動。宏偉的事物總是讓我們心潮澎湃,無論自然的,還是人工的。但故宮又太龐大,我必須穿越層層疊疊的史料,才有可能把它找回來。那些密密實實、實實在在的歲月,最終變成了只言片語,甚至,連一個字也沒留下。
在故宮,生命的參照系太大,一個人置身其中,就像宮殿里的一粒沙,不值一提。即使乾隆這位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坐擁中國歷史上第二大帝國,依然會感到茫然,也會像一個哲學家一樣自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因為這幾個問題,內植于一個人的生命中,在浩大的宮殿里,更容易被喚醒??傊?,作為一座建筑,故宮顯然是太過龐大了。
故宮的宏大,不僅使營造變得不可思議,連表達它都是困難的。這讓我的心底升起來的那股言說沖動,每次都鎩羽而歸。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我們常說,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講起。其實《二十四史》有頭,也有尾,但故宮沒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古物遠達新石器時代,甚至比新石器時代還要早,像《紅樓夢》里寫的,“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故宮里藏過一部《二十四史》,那是《四庫全書》中《史》部的一部分,而三萬多卷的《四庫全書》,又只是故宮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故宮有墻,但故宮又是沒有邊際的。我們說什么,都是掛一漏萬,我們怎么說,都如瞎子摸象。因此,故宮所帶來的那種話語沖動,帶來的只有失語。我的講述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在故宮面前,話語是那么無能為力。
站在故宮巨大的廣場上,望著飛檐上面青藍的天空,我總是在想,故宮到底是什么?歷史學家、建筑學家給出的所有定義,都不足以解釋它的迷幻與神奇。在我看來,故宮是那么神奇的一個場域,是現實空間,卻又帶有神異色彩。它更像是一只魔盒、一座迷宮,或者命運交叉的城堡。因為它的內部,人影幢幢,魑魅交疊,有多少故事,在這個空間里發(fā)酵、交織、轉向。故宮是不可測的——它的建筑空間是可測的,建筑學家早已完成了對它的測繪,它的神秘性卻是不可測的,用深不可測、風云莫測來形容它,在我眼中都比用具體的數字描述它更貼切。它用一個可測的空間,容納了太多不可測的事物,或許,這才是對故宮的真正定義。
……
從建筑形態(tài)來說,這座城里,宮殿樓臺、亭閣軒館、庭院街道一應俱全,因此它具有一座城應有的物質形態(tài)。在這個物質空間里,也容納著各色人等,包括皇帝、后妃、太監(jiān)、文臣、武士、醫(yī)生、老師(皇帝及皇子的講官)、廚師、匠人等等,他們在各種建筑中生存和相遇,合縱連橫,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應運而生。故宮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是物質的城,也是人群的城。它是一個社會,是世界的模型,是整個世界的縮影。
2020年版《故宮日歷》出版發(fā)行
《故宮日歷》是故宮博物院介紹故宮藏品、傳播故宮文化的普及讀物,承載的是故宮的歷史與文化,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故宮博物院宣傳故宮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1933年至1937年,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當時的故宮曾推出過五期《故宮日歷》。2009年,《故宮日歷》以1937年版為藍本復刻出版。2010年,《故宮日歷》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開始嘗試創(chuàng)新。2020年版是新版第11年。至今,《故宮日歷》累計發(fā)行300萬冊。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人性的善良與溫情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
下一篇:
那一抹茶香和煙雨
“在世界發(fā)生重大變故時,故宮總能給我一種安靜、平和的力量。中新社記者楊程晨攝在2020年這樣一個特殊年份拍攝關于故宮的紀錄...
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著名作家、現任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聊到了故宮正在舉行的熱門展覽“千古風...
故宮文化是如何融入當代生活?國潮興起之際,現代城市如何構建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傳播繁衍的平臺?文化消費升級之下,城市運營者如何找...
據介紹, 2021年《故宮日歷》選取故宮院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分別展現了牛迎豐年、春...
《明史簡述》內容簡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突破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既有寫法,橫跨多個學科,鉤稽沉...
關于“故宮屋頂無法落鳥”的傳說廣為流傳,文化學者馬未都也曾在節(jié)目中表達過類似觀點。為了證明上述觀點“站不住”,最近從事...
院長王旭東刊文回顧并展望故宮博物院95周年——“香港故宮”預計2022年6月開幕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
編者按: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文藝工作者也與全國人民一道攜手戰(zhàn)“疫”,守望相助、共克...
《醫(yī)學的溫度》內容簡介:韓啟德院士結集了近些年對醫(yī)學的本質、醫(yī)學史、敘事醫(yī)學、精準醫(yī)學等的人文思考,闡述了對癌癥、傳染...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樂團委約李博禪創(chuàng)作一部時長75分鐘的民族交響史詩《紫禁城》, 12月30日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