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一首民間童謠唱出了端陽佳節(jié)吃粽子掛艾葉的傳統(tǒng)習(xí)俗。
在我心里,端陽節(jié)是那么親近,粽子,艾葉的香味洋溢在我童年的夢里。
記憶中每年端陽節(jié),母親將摘好的箬竹葉用熱水浸泡三至四個小時,再一張張洗刷干凈,將箬竹葉卷成一個圓錐漏斗形,然后用飯勺填上滿滿的糯米,用筷子插實……翠綠的箬竹葉在母親手中自如翻卷著,一繞一扎幾下功夫,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扎好了。
晚飯后,母親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鐵鍋里慢慢煮上三四個小時。每當(dāng)這時,我總舍不得入睡,在廚房里蹦來蹦去,徘徊等候,不停的問母親:“粽子煮熟了么?”終于等到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被水煮過微微有些泛黃的箬竹葉,在白亮亮的猶如水晶一般的粽子表面撒上一些白糖,慢慢地輕咬一口,糯米的香味伴著箬竹葉的清香,慢慢地散發(fā)開來,直至滿口清香,滿室清香……
記憶中端陽還有掛艾葉。端陽節(jié)前,母親采來很多艾葉草,或置于大門兩邊,或斜插在臥室的門窗上,說這樣可以辟邪驅(qū)蚊。大人們常說艾葉草能“治百病”,如果不小心得了消化不良,傷風(fēng)感冒什么的小病小災(zāi),只要喝上一碗艾葉草湯,就能立馬藥到病除,令人神清氣爽。小時候,我體質(zhì)差,也喝過不少這種艾葉草湯,那苦澀而又芳香的味道至今記憶猶新。
端陽節(jié)的這些習(xí)俗都是從大人們那里聽來看來的,那時候小,只知道粽子好吃,卻不知其由來,后來讀書了,才明白是為了紀(jì)念偉大詩人屈原。自那以后,每逢吃粽子就多了一份感覺,氤氳香氣中,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為屈原的民族氣節(jié)所折服……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吃著香甜的粽子,唱著一首相同的歌謠,年復(fù)一年,相似中總有不同。(易玲(通城))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