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9月16日電 題:千年窯火:生生不“熄”,煉鑄永恒之美
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河南,鞏義,小黃冶村。
從門口、路邊到窗臺、桌面,到處堆滿瓶瓶罐罐,連花盆都是自己燒制的廢品。在中國陶瓷史上知名窯口——鞏縣窯的黃冶窯窯址附近,63歲的游光明把簡陋的農家院當工作室,專注研究和復燒歷史上的經(jīng)典器型。
“我想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古代的智慧和審美,讓家鄉(xiāng)人用上過去宮廷貴族才能享用的鞏縣窯瓷器?!庇喂饷髡f,沉浸在瓷器世界近20年,每復燒出一個器型,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黃冶村旁有一條黃冶河,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水了。歷史上,黃冶河先流入伊洛河,再隨伊洛河匯入黃河。黃冶窯位于河洛文化區(qū)腹心地帶,是所有窯址中離黃河最近的一處。
“鞏縣窯在普通人中認知度不高,但在陶瓷史上卻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敝袊盘沾蓪W會會長孫新民介紹,鞏縣窯是最早燒制白瓷的,它還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產(chǎn)量最大、質量最好的唐三彩窯,早在唐代,鞏縣窯產(chǎn)的三彩就外銷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了。
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說,鞏縣窯所處區(qū)域是黃河和大運河交匯處,這些瓷器向西經(jīng)陸上絲綢之路到達中亞、歐洲,向東順伊洛河、黃河、大運河通濟渠段到開封,經(jīng)揚州走海上絲綢之路,運往東南亞、非洲等地。
瓷器,是西方世界對中國最重要的印象之一。從古到今,鮮有一件物品像瓷器一樣,與一個國家的聯(lián)系如此直接而緊密。精美的瓷器,把中國人的藝術審美、精神追求傳播到世界各地。
“作為典型的中國文化符號,瓷器與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密不可分,5000年中華文明史上,長達3000年貫穿著瓷器文明?!睂O新民說。
早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早期,最早的瓷器就出現(xiàn)了。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商代原始瓷尊,內外滿施光亮晶瑩的青灰色釉,有玻璃質感和光澤,用手輕輕叩擊,會發(fā)出清脆的金石之聲。
到了東漢,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chǎn)生。考古發(fā)掘出的漢代瓷片,透光性好,吸水率低,釉層透明而有光澤,經(jīng)由1300℃左右高溫下燒制而成,具備了瓷器的各項基本條件。
此后,泥與火的藝術幻化出新的神采。宋代,瓷器燒造走向高峰,后世所熟知的五大名窯都集中在這一時期,釉色之美、釉質之美,達到新的美學境界——
鈞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釉色如行云流水變化無窮;汝窯含蓄瑩潤,以“雨過天青云破處”的色澤為人稱道;哥窯釉面可開出天然紋理,美稱“墨紋梅花片”。還有,耀州窯富有流動韻律美的刻花,景德鎮(zhèn)窯碧如湖水的青白瓷色,龍泉窯青梅般瑩亮的青瓷……
“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人們對瓷器的推崇,不只是其作為實用器和藝術品的價值,還因為其傾注了中國人傳統(tǒng)的美學精神和文化內涵,隱含著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時至今日,許多中國人仍在執(zhí)著于解讀古老的瓷器密碼。
比起創(chuàng)新,游光明更在意守正。鞏縣窯燒制持續(xù)時間漫長,傳承下來的器物達3000多種,目前他已復制出100多種典型器物。他說,再現(xiàn)祖先創(chuàng)造的美,是自己的使命。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文物醫(yī)生”施妙手 千余青銅器“顏值”如初
下一篇:
傳統(tǒng)文化動畫題材耀眼奪目
炊煮用具青銅釜、青瓷器、五銖銅錢、陶器……記者20日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湖南省資興市唐洞街道發(fā)現(xiàn)的兩座東漢至兩...
因重大誤解、欺詐、脅迫、乘人之危導致顯失公平等情形而訂立的合同,利益受損害的一方當事人是否能夠要求撤銷?湖北好律律師事...
朱爾法古港考古——中國大遺址調查理念的實踐2017年8月,在杜倫大學考古系德里克·康耐特博士的引薦下,故宮博物院與拉斯海馬...
“修補燈泡其實并不復雜,當時拍這個視頻也只是覺得好玩,沒想到一下‘火’了?!?7歲的西安鋦瓷手藝人柴桂寧笑稱,自己發(fā)在網(wǎng)...
【記者手記】?光明日報記者丁艷王勝昔崔志堅劉江偉張帆在中原大地行走,看得最多的是黃河,感受最深的也是黃河。160多年前,...
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崔志堅光明日報見習記者杜倩光明日報通訊員劉少鄉(xiāng)“鬢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華人...
在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河南肩負重大歷史責任和時代使...
廣義的中原指今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整個黃河流域?!稘h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記漢初天下蕭條,漢廷與眾侯者發(fā)出了政治上的封...
一方面,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文化.可以從文明誕生到文化基因和性格的養(yǎng)成,再到“自在”的中華民族的形成三個方面來看...
由于白鶴梁的梁脊僅比長江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幾乎常年沒于水中,只在每年冬春之交水位較低時才部分露出水面,故古人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