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圣”故里,流淌中國人千古情愁
新華社鄭州9月14日電?題:“詩圣”故里,流淌中國人千古情愁
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日前,在“詩圣”杜甫的故鄉(xiāng)河南鞏義,一場詩會在月色中開啟。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現(xiàn)場一人吟一句帶“月”字的詩歌,幾輪下來,一名3歲左右的小男孩卡殼了,一臉委屈地撲進奶奶懷里。
類似場景,幾乎每天都在這里上演。“不學詩,無以言”——對“詩圣”故里人來說,詩歌是課本里的莊重文化,也是茶余飯后的日常消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時,BBC推出一部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反響強烈。
“為什么杜甫至今仍然為人們所愛?”這部紀錄片的撰稿人和主持人、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帶領團隊,試圖通過重走1200多年前的“詩圣”之路,回答這個問題。黃河邊的杜甫故里,是他尋訪的重要一站。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這條在中國地理版圖上洶涌奔流5000多公里的大河,不僅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也塑造了中國人的心靈和精神世界。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蒼涼;“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的神幻奇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寫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襟懷抱負;“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樂觀曠達;“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的悲憫情懷;“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愛情詠嘆……黃河岸邊,誕生了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詩壇巨匠,也留下了李白、王維、蘇軾等一代代詩人的千古詩句。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女士表示,她喜愛和研讀古典詩詞,并非出于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而是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力量對生命的感召,中國古詩詞蓄積了所有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yǎng)。
詩言志,歌詠言。杜甫目睹百姓的痛苦,直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深憂戰(zhàn)爭頻仍、民不聊生,感嘆“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他亂世流離,卻為民生得安歡欣狂喜,“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他憂國恤民,在自家茅屋為秋風所破、“長夜沾濕何由徹”之時,喊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一位文學評論家這樣評述:杜甫傳世詩作有1400余首,他的詩構成了中國人最基本的美學眼光、人生情感和文化記憶。
可以想見,尋訪至此的邁克爾·伍德,站在鞏義筆架山下,腦?;胤拧霸娛ァ币皇资撞恍嘣娬聲r,感受的,是黃河滋養(yǎng)出來的一顆悲憫、熾熱的心靈。這是屬于人類的偉大遺產(chǎn)。
“通過詩歌,杜甫在構建這個國家的價值觀方面比任何皇帝都做得更多?!边~克爾·伍德這樣解讀、贊譽杜甫,認為在西方文化中,沒有一個可以和杜甫比肩的形象,杜甫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共同的道德情感。
走在鞏義,杜甫的印記無處不在,這座小城有以杜甫命名的街道,游園里立著刻有杜甫詩句的詩柱,大家津津樂道的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等詩圣詩句……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即將開播
下一篇:
失而復返的太廟重藏——清順治帝玉冊傳奇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中,蘭芬身著旗袍,輕搖蒲扇,舞起曼妙的《晨光曲》.此時此刻, 《電波》正在全國...
制圖:李潔(演出方供圖)《麗人行》是舞劇《杜甫》中的精彩舞段,相關話題在抖音平臺被播放了14億次,可以說是近年來古典舞在網(wǎng)...
《華燈宴飲圖》(宋馬遠)唐代壁畫《宴飲圖》(敦煌莫高窟)東漢:年終獎超年薪就是這么土豪提到東漢,你腦子里可能馬上響起了那首...
○劉珊珊一向?qū)Ω鱾€朝代的文人歷史故事感興趣,于是在網(wǎng)上看了推薦,買了這本《長安客》。公元756年夏天,安祿山攻破潼關直逼...
【記者手記】?光明日報記者丁艷王勝昔崔志堅劉江偉張帆在中原大地行走,看得最多的是黃河,感受最深的也是黃河。160多年前,...
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崔志堅光明日報見習記者杜倩光明日報通訊員劉少鄉(xiāng)“鬢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華人...
在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河南肩負重大歷史責任和時代使...
廣義的中原指今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整個黃河流域?!稘h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記漢初天下蕭條,漢廷與眾侯者發(fā)出了政治上的封...
一方面,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文化.可以從文明誕生到文化基因和性格的養(yǎng)成,再到“自在”的中華民族的形成三個方面來看...
由于白鶴梁的梁脊僅比長江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幾乎常年沒于水中,只在每年冬春之交水位較低時才部分露出水面,故古人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