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6月4日電(記者于也童 李宇佳)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葉茂臺鎮(zhèn)葉茂臺村西北方向的圣跡山上,遍布著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的遼墓群。包括出土了國寶級文物——兩幅遼代早期絹畫的貴族墓葬(7號墓)在內,迄今人們已在這里發(fā)現(xiàn)遼代墓葬二十余座。
“沒人能說清圣跡山還有多少沒被發(fā)掘出來的古墓,無論發(fā)沒發(fā)掘的,都怕盜墓的惦記,只要我還能動,我就會守在這里?!苯衲?5歲的靳慶玲是這片遼墓群的守護者,從一個人、一雙眼,到如今多了36個陪伴他的“電子眼”,在這座山上,靳慶玲已經(jīng)為千年遼墓守護了12年。
記者驅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緩緩行駛,越過一個小小的土坡后,葉茂臺遼墓群看護站的小院映入眼簾??醋o站是一間修葺得古香古色的小屋,院里有不少工人正在施工,屋子的玻璃窗還沒有裝上。
看到記者一行到來,一個身著磚紅色襯衫的老人笑意盈盈地迎了出來,他就是遼墓的守護人靳慶玲。靳慶玲看著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雖然臉上有幾道深深的皺紋,但整個人精神頭很足,身體也很硬朗。
屋內因裝修布滿了灰塵,幾乎無法落腳,但靳慶玲卻很滿足:新裝修的看護站配備了監(jiān)控系統(tǒng)?!吧缴涎b了36個攝像頭,每個都能360度旋轉。有了這些‘電子眼’,現(xiàn)在坐在屋里就能巡看一半的圣跡山,看護就更有底了。”
沒有“電子眼”的從前,靳慶玲一直靠自己的一雙腳、一雙眼守護這些遼墓。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山上巡視,晚上七八點鐘也要拿著手電筒到山上走一走、看一看。平時白天只要有空,靳慶玲就到山上溜達,就連夜里一聽見動靜也會馬上起床。
下午三點左右,又到了靳慶玲巡山的時間。靳慶玲腳步輕快,多年的巡山更是讓他對山上的地形了如指掌,哪里是墓、哪里是邊界在他心中一清二楚。
“這就是7號墓?!苯鶓c玲邊走邊指著一處青磚壘成的古墓告訴記者,“你問我?guī)滋柲乖谀奈胰溃F(xiàn)在哪塊兒有攝像頭我也都知道。你看就是這些小家伙,可頂用了?!闭f話間,靳慶玲準確地指出附近的一個“電子眼”,語氣中帶著一絲驕傲。
家有幾畝薄田,兒子又扎根沈陽,一把年紀的靳慶玲本可以安穩(wěn)地在家頤養(yǎng)天年,為何要在山上“自討苦吃”呢?“一開始是給政府打更的,后來聽說遼墓需要人看守,我就報了名。從2008年開始,干著干著就干了這么多年?!苯鶓c玲說著把目光移向遠山,“人都是有感情的,做一件事就要做好?!?/p>
圣跡山上的遼墓群在2001年被列入“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這里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對研究遼代歷史和契丹民族習俗有重要意義。據(jù)葉茂臺鎮(zhèn)黨委書記蓋小威介紹,下一步當?shù)貙娜朔篮图挤纼煞矫胬^續(xù)加強對遼墓群的保護,繼續(xù)安裝電子監(jiān)控,力爭覆蓋整個圣跡山?!巴瑫r,我們要在周圍加固圍欄,并通過種樹提高山上的綠植覆蓋率,為保護遼墓提供綠色的天然屏障?!?/p>
十多年來,靳慶玲一直把守護遼墓作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爸灰疫€能動,我就會守護這里?!苯鶓c玲說。
傍晚時分,圣跡山在落日余暉中變得蒼涼。記者驅車離開時,靳慶玲一直在看護站的院門前目送。夕陽映照下,這個身形中等的平凡農村老人,顯得分外高大。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中國第一件有確切地層記錄的舊石器“亮相”天津自然博物館
下一篇:
炊煮用具青銅釜、青瓷器、五銖銅錢、陶器……記者20日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湖南省資興市唐洞街道發(fā)現(xiàn)的兩座東漢至兩...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今日發(fā)布垣曲北白鵝墓地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近9個月的緊張發(fā)掘,考古工作者在該墓地發(fā)掘出一處周朝王卿高級貴...
圖/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金銀盛世里,多少繁華夢。隔著玻璃柜,看著梳子上精巧的花紋雕飾,你很難斷定它是一件單純的...
光明日報記者王瑟春節(jié)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布《吐魯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哈拉和卓卷》,正式公布對哈拉和卓墓地考...
不久前,一件與《憤怒的小鳥》中的豬“撞臉”的泥塑陶豬,從正在發(fā)掘中的四川廣漢聯(lián)合遺址“出圈”成為焦點新聞。而在現(xiàn)場考...
賈湖骨笛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西周四虎镈鄒雅婷攝商代婦好墓鸮紋特磬鄒雅婷攝唐代李貞墓三彩騎馬樂俑范立攝提起中國古代音樂,...
最早出現(xiàn)“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14日,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
出土銘文器物還原“曾世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海冰王晶通訊員曾攀黃敏在鮮有史料記載的情況下,一部“曾世家”何以被還原?專家...
9月16日,我省“考古出土曾國青銅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結項驗收會”在京山召開,經(jīng)專家組實地考察、評審,該項目通過驗收。項目負...
新疆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1200多年前唐代將士如何戍邊光明日報記者王瑟光明日報通訊員王一坤“春景漸芳,暄和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