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專
從上屋塆開始,我們一直在這一帶大山的山腰上行走,一路的地名就有昭示,腰坑王,腰坑成,上腰坑,下腰坑。要看富水源頭,就得下到山谷里去。從苦上咀坳到富水源頭,下山路和山谷路,還得走五公里。此時已是下午三點過,兩輛車八個人,只有越野車的司機不愿去,其他七人都去。
同行者有一位90后小姑娘,她是廈鋪鎮(zhèn)宣傳委員徐芳。她穿著一件中長呢子大衣,還穿著一雙皮靴,她居然也要去。萬幸的是,她皮靴的跟和底都不高。
山外人爬山前要做一大堆準備,山里人爬山抬腳就走。徐金秋說:“我們會走路時就會爬山,因為我們學走路時的路就是山路。”
山谷就是溪流,沿途不斷有小溪匯入大溪。這大溪就是兩個縣的母親河的正源。溪岸邊有些平曠處,還是從前的稻田或莊稼地,現(xiàn)在都長滿了野草。徐秋林還指出一塊田說是他們家的田。另一處地方,一些蜂箱上寫著“徐春林”字樣,徐秋林說那是他哥哥養(yǎng)的蜜蜂。
此前是一個長長的雨季,昨天才放晴,所以到處冒水。
從主山谷,斜插進分山谷五百米許,徐秋林指著一處水源說,這就是富水源頭。
三界尖是最高峰,高峰都是由周圍的矮一些山支撐而起。這個支山谷就三界北麓兩座起支撐作用的矮山形成的支山谷,而這條山谷正是三界尖正北麓的一條山谷。
徐秋林指的這個源頭。是一個從三塊石頭支撐成的三角形的石孔里流出,這個出水口處在一片極蒼翠的竹叢中,水就從竹叢中流過。說這是一片水竹林,原來水竹就是喜濕的竹子哩。這一股水,像少女的明眸一樣清澈,像少男的奔跑一樣歡騰。我們都坐在她旁邊的石頭上拍照留念。石孔由三塊石頭構成,剛好也是個三角形,象極了三界尖的形狀,造化神工。
我們應該在這里留下文字。鄭安國手上有一個小花鋤,他就用花鋤在一塊石頭上“挖”字,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等探尋富水源頭。
其實,在三角石孔之上還有一線水在往下流。在這個三角石孔偏東二十多米的地方還有一處瀑布,五六米高的水頭,它的水源顯然來自更高處。為什么要說這個石孔才是正宗源頭?因為剛下過雨,旁的兩處都有水流。地面上還有不少的其他水道,雨停了就沒有水流,下雨時會有更多的水道在流水。而這個石孔是一股地下水,不管你下雨不下雨,它長年四季不斷流。書上說是北麓,并沒說北山腰,更沒說北山頂。山腰和山頂只在下雨時才有水流下,而這個石孔永遠有水流出。確信無疑。
徐金秋、徐芳都是人生第一次探訪河源。我也是第三次探訪河源,前兩次是岷江源和香溪源,都在旅游風景區(qū)。
返回苦上咀坳,天已擦黑。晚上累癱,興奮發(fā)朋友圈。兩百多人點贊。平常點贊超過百人較多,超過兩百人的極少。我為卿狂,眾親也為卿狂。
回過頭來看,徐秋林走的這個路線十分科學。從三寶殿拐進山谷口,沿谷底道路可以一路平緩到達富水源,但是,在谷底根本看不到三界尖的尖峰。只有從對面山腰上走,才能看到三界尖的尖峰。他在苦上咀坳說要返回,那其實是在搞激將法,看我們是不是真心要去探富水源。
同治七年《通山縣志》云:“(三界尖)拔聳雄峙,為通邑諸山之祖,亦省龍發(fā)跡之處”。通山諸山之祖好理解,不知怎么就成“省龍”了。舊時堪輿家以山勢為龍,稱其起伏綿亙的姿態(tài)為龍脈,省城有省龍,縣城有縣龍。
三界尖可能是達到了“省龍”級別吧。
——選自《路自通山》一書
編輯:但堂丹
也許夢中,還會夢到屈原從澄澈的江水中緩緩站起來,笑著對我說:你很幸運,生活在政治清明的繁華盛世。
連日來,崇陽縣針對群眾白天外出勞作、難以召集齊全的實際,縣鄉(xiāng)領導干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成員一道,利用晚上村...
孔帆升(通山)夏日的九宮山上,午后涼風習習,行人寥寥。湖面細碎的波紋,密密匝匝,湖邊碧綠的山野寧靜無躁,從對面筆架山上...
3月15日,位于崇陽金沙羅家山的野櫻花密集盛開,爛漫如雪,團團簇簇散開在山頂、山腰,或路邊,令人心曠神怡。
4日,咸安區(qū)大幕鄉(xiāng)東源村,山腳2000多畝金色的油菜花開,山腰白玉蘭競相怒放,山頂萬畝野櫻如雪似絮,讓游人沉醉其中。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大樂馬麗婭陳紅菊攝。
廣場中心高桿燈高高亮起,整個廣場燈火通明,村灣腰鼓隊又拉開架式,連連敲出桔鄉(xiāng)人的好日子,好情懷。
據(jù)悉,下一步官塘驛鎮(zhèn)將繼續(xù)扎實開展野櫻花保護工作,大力發(fā)展“一朵花”產業(yè),打造鄂南地區(qū)“周末游”首選地。
針對水源地保護區(qū)存在的綜合環(huán)境問題,由屬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牽頭,縣生態(tài)、水利、農業(yè)農村等部門協(xié)調配合,加速推進整治工...
石城鎮(zhèn)長坪村6組村民甘文軍,今年8月5日向國家信訪局反映:7月30日有污水流入村里的河流,影響了水源,無法使用。8月10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