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升明(赤壁)
去年底,赤壁榮獲詩歌之鄉(xiāng)稱號,在赤壁文學界很是引起了一些躁動。
我也由此得知,赤壁獲詩歌之鄉(xiāng),也是有些歷史淵源。
上世紀大概是七八十年代,詩歌在赤壁(當時叫蒲圻)已經(jīng)大行其道。據(jù)陶發(fā)美老師和歐陽明大兄回憶,當時赤壁文學興隆,詩人遍地,民間詩社更是獨占風騷。
官塘驛鎮(zhèn)有“冬筍”詩社,新店有“春魚”詩社,車埠有“二月蘭”詩社,趙李橋有彎月詩社……操辦這些詩社的,大多是六十年代的人,作為七零后的我,當時連詩是什么東西也不知道。這些歷史,足以證明,赤壁獲詩歌之鄉(xiāng),的確是有文學土壤的。
最早認識的赤壁文人,是徐泰屏。當時我十六七歲,在鄉(xiāng)下當鴨司令。當時能看到的書有限,報紙倒是有。郵遞員有次給了我一本《楚南文學》,應該就是現(xiàn)在的《赤壁文學》的前身。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赤壁的文學雜志,也第一次知道赤壁有個徐泰屏,寫了篇《苦竹》的散文。后來在報紙上經(jīng)常讀到徐泰屏的文章,傾慕之下,有了書信往來,這就是我踏入赤壁文學圈子的第一腳。
徐泰屏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人。但對于赤壁當年詩社林立,他卻一無所知。他一真蝸居在神山鎮(zhèn)西涼湖村,埋頭寫作時,對外界一無所知。直到三十歲,他才用詩歌敲開了神山鎮(zhèn)政府的大門。
古力子屬于赤壁詩人群體中,出道較早的詩人。官塘的“冬筍”詩社成立,他功莫大焉。有一年,他從浙江回來,搞了一個中秋詩會還是什么詩會,地點在現(xiàn)在的蒲圻師范。當時聲勢挺浩大。我作為打醬油的,有幸忝列一席。也在這次詩會上,認識了赤壁詩人張沖。
對張沖最大的印象,他為人忠厚,不修邊幅。用赤壁話說,不講好,就是不講形象。但那次詩會后,他又留下了幾個故事在我心里,印象深刻。
有一年,赤壁搞了個全國性的詩會,赤壁著名的大詩人葉文福先生也蒞臨該會。張沖對葉老也是傾慕已久,當時可能也是激動得,沖上去對葉老說:“你就是葉文福,你的詩寫得不錯。”
還有一次,也是主辦詩歌朗誦會,可能是信息傳遞不暢,張沖知道了時,詩會已正在舉行。他當時挎著個黃書包,裝著自己的詩稿。穿一雙黃球鞋,一只褲管高一只褲管底。瞅著別人詩歌朗誦剛止,主持人尚未轉(zhuǎn)場之際,噔噔噔幾步登上臺,從書包里拿出自己的詩稿,向觀眾介紹:我叫張沖,現(xiàn)在,我來朗誦我的詩。
至今,關(guān)于張沖的詩歌故事還在赤壁流傳,成為赤壁詩壇一大樂事。我認為,不管張沖在詩上的造詣如何,他卻是個真詩人。
赤壁老報人的記憶中,一定對一份周報記憶深刻,雖然只出了一期,但開啟了赤壁(當時的蒲圻)報紙的濫殤。這份報紙的名字叫《莼川周報》。
1984年,蒲圻水泥廠職工,赤壁人唐雄獲得湖北省振興中華職工讀書活動積極分子并出席省總工會頒獎大會,在蒲圻縣引起轟動。領(lǐng)獎回來,共青團蒲圻縣委趁熱打鐵,又授予唐雄蒲圻縣優(yōu)秀共青團員稱號。水泥廠更是覺得有了莫大榮光,推薦唐雄去西北新聞刊授學院深造,由廠里承擔一切費用。
接二連三的榮譽讓唐雄措不及防,于是有了辦一張蒲圻的報紙的雄心壯志。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個體戶宋先祥,五金公司員工鄧海平響應,由二人出錢,唐雄組稿。年輕人澎湃的激情是壓制不住的,于是,《莼川周報》轟轟烈烈地辦了起來。可是,這份既無審批文號,又無主管單位的報紙,一面世,只印刷一期便即刻夭折,蒲圻縣委宣傳部立即予以查封。
辦報的宏大理想如風中的肥皂泡,給予了唐雄沉重的打擊。想起在出席省里頒獎大會時認識的湖北省作協(xié)主席駱文,唐雄只身前往武漢,去找老師指點方向。這一次,唐雄在省文聯(lián)大院遇上了《詩中國》編輯部的編輯,蒲圻籍詩人胡南方和利川詩人野夫。在得知唐雄的遭遇后,兩人憑著對詩歌的熱忱及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推薦唐雄去《詩中國》做編輯。加之省作協(xié)主席駱文從中引薦,唐雄登堂入室,從水泥廠職工華麗轉(zhuǎn)身,成為詩刊編輯。
唐雄的際遇瞬間傳遍莼川大地,又一次在蒲圻文學界引發(fā)震動。這時,在蒲圻東南方的偏僻小鎮(zhèn)新店,有一位叫鄭斌的人,被唐雄的際遇攪起了心中的熾烈火焰。
鄭斌當時在新店鎮(zhèn)搞攝影,就是開照相館。新店鎮(zhèn)當時要設立文化站,但一是沒有房子,二來,文化部門需有文化情懷的人干,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鄭斌得知消息后,自告奮勇當了文化站的站長,并將文化站的招牌掛在自家房子門口。一下子為新店鎮(zhèn)解除了房子和人選的棘手之難。
雖然是一個不在編的文化站長,但鄭斌對文學的熱情不減。也是天意眷顧。就在鄭斌孤掌難鳴之時,蒲圻農(nóng)業(yè)銀行新店儲蓄所街道辦事處來了一個年輕小伙——歐陽明。
當時的歐陽明,詩歌寫作已經(jīng)小有名氣。鄭斌一下子看到了光明,于是找上歐陽明,合計弄一個文學社團。
新店地處湖北邊緣,與湖南一河之隔。河叫蟠河,河里每到三月,便盛產(chǎn)一種寸長小魚,十分美味,也是新店特有之物。當?shù)厝朔Q之為春魚。
鄭斌和歐陽明一合計,文學社取名春魚文學社。既然有了文學團體,辦一份社團報就成了兩人夢寐以求的事??墒?,兩人都沒有辦報經(jīng)驗。怎么辦?這時,唐雄在《詩中國》任編輯的消息傳來,二人輾轉(zhuǎn)相尋,找上唐雄。唐雄一肚子對文學的熱情,正要噴薄而出,這一下正中下懷。
于是,鄭斌任社長,歐陽明任特邀總編,唐雄任執(zhí)行總編的《春魚》文學報開鑼。為增加報紙影響力,唐雄又專程找到著名詩人曾卓、沙蕻為報紙題詞。為提升報紙品位,由唐雄提議,報紙印刷不采用當時便宜的油印方式,改為鉛印。歐陽明,鄭斌憑著對詩歌的熱忱,傾囊相助。蒲圻縣第一份鉛印文學報粉墨登場。
第一期《春魚》報出版,立即在蒲圻大地聚焦了所有文學愛好者的目光。當時的趙李橋彎月詩社社長李三林,騎著自行車,硬生生踩三十多里去新店鎮(zhèn)拜訪歐陽明、鄭斌,滿是崇拜與羨慕。
奈何,因為資金的問題,春魚文學報一期既出,即成絕響。如今,這份報紙復印件,被黃陂曾卓紀念館永久收藏,將赤壁文學的光芒,輻射開來。也在赤壁文學史上,留下了宏大的篇章。
春魚文學社的再次失敗,讓唐雄又一次遭受打擊?;氐轿錆h,懷揣《詩中國》雜志記者證的唐雄,自愿隨軍采訪。1986年底,唐雄換上戎裝,在云南邊境,用一支筆穿行在槍林彈雨之中。這一場生與死的考驗,讓唐雄沉淀了人生的思想,也參悟了文學的真諦,讓他完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蛻變。1988年,唐雄從部隊回到武漢,先后任《書刊導報》《少兒周報》編輯,后來出任華師大文學院院刊《語文教學與研究》編輯。
歲月的磨礪與生活的擠壓,最終還是讓唐雄妥協(xié)。沒過多久,他南下海南,直至今日。但在赤壁文學圈,唐雄的傳奇與春魚文學社,一直在流傳。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wǎng)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通訊員吳劍報道:近日,在咸安區(qū)桂花鎮(zhèn)文化站項目工程施工現(xiàn)場,記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
咸寧新聞網(wǎng)訊 通訊員荷花、劉政華報道:“金桂湖上喲,好風光喲喂,金燦燦的陽光喲,映波浪啰……”12月24日,筆者見到60歲的...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譚秋梅一位小鎮(zhèn)里的文化站站長,為了自己熱愛的文化事業(yè),幾十年如一日,堅守...
修葺一新的綜合文化站,白墻碧瓦?!比ツ暌詠恚瑴厝k事處綜合文化站多次組織文藝團體進社區(qū)、進小區(qū),開展創(chuàng)文匯演,并以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孫艷龍騰?咸寧高新區(qū)有個橫溝橋,是“中華詩詞之鄉(xiāng)”和“中國楹聯(lián)文化鎮(zhèn)”。劉啟善1949年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fā)《2021年度鄉(xiāng)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入選人員名單的通知》,我市咸安...
咸寧網(wǎng)訊?通訊員鐘合報道:近日,咸安區(qū)銀泉社區(qū)、龍?zhí)洞迓?lián)合浮山辦事處文化站赴浮山福利院開展志愿服務和慰問演出活動,并...
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亞平圖/記者陳紅菊通訊員余娜魏張昕近日,我市“香城大舞臺”創(chuàng)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
本網(wǎng)訊通訊員柯于明報道:近日,本土作家、記者朱封金的新著《行走與回望》由團結(jié)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
首期“咸寧文學講堂”邀請到了省作協(xié)原主席、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王先霈,他以“文學的趣味”為主題,通過中外藝術(shù)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