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潘洞洞口古木參天 攝影/張坤峰
上潘洞洞口秀目遠眺 攝影/阮琳
山花爛漫 攝影/張坤峰
老屋成了村里人農(nóng)忙小住的地方。攝影/阮琳
下潘洞洞里乾坤。攝影/阮琳
在下潘村村口的山梁上向下望,山下平地處即是搬家新址。攝影/阮琳
1500多年前,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記》。陶翁仙逝后,什么地方才是真正的桃花源,歷代人爭論不休。當(dāng)我們從通山縣城驅(qū)車100余公里來到洪港鎮(zhèn)留咀村,穿越上潘洞、下潘洞后,幾位同行的人都覺得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桃花源。
車行至山腳,往上已沒有盤山公路。我們棄車步行,爬到一座海拔約400米的山脊上,往前一看,果然是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古木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就是自稱桃源洞人的下潘洞村。
下潘洞村座南朝北,四面環(huán)山,東山似刀削斧劈一般平整,上面爬滿青藤,宛如一扇玉屏。玉屏下有一天然石洞走廊,長約80米,高約30米。洞口百年古藤若腕口粗,古木參天,蔭天蔽日,旁有一土地菩薩廟。洞內(nèi)左下側(cè)有一“V”字形溪流,流水潺潺,潔白如練。洞中沿右邊石壁鑿出一條寬約一米的道,上鋪條石,行走方便。據(jù)村里人講,下潘洞原來沒有鑿路,村里的人在洞口搭了幾根圓木,入得洞里扶著峭壁走。洞內(nèi)遍布青苔,行走艱難。上個世紀(jì)90年代初,當(dāng)?shù)卣扇藖龛復(fù)ú⒓訉挆5?,以便下潘洞人進出。村人感恩于此,特地在洞口用水泥書寫“黨恩路”三字,下面落款“桃源洞人”。字跡雖不秀美,卻也拙樸摯誠。入得洞中,洞廳敞亮,洞頂棲滿褐色的蝙蝠,偶然驚飛,唧唧叫聲讓人驚悚。出下潘洞口,山下便是一馬平川的留咀村。下潘洞上下貫通,是一個天然的風(fēng)口,村民耕作歸來,都喜歡坐在洞口歇一歇、玩一玩。 上潘洞則位于下潘洞村西山上。這個石洞有一個天窗,老遠你就能從洞口看到從天窗射到洞內(nèi)的光柱。上潘洞長約40米,高30米左右,內(nèi)有觀音廟,洞口出去可往沙店。
下潘洞村的村史與《桃花源記》出奇地相似。這個村子的村民都姓潘,聽老人講,下潘洞村最早是周姓家族在這里居住。約在200年前,潘家大公為避世亂,攜一妻一妾逃到了這里,后來他的妻子為他生養(yǎng)了七個崽,現(xiàn)在下潘村的人都是他們的后代,至今已是第十一代。2007年,全省開展新農(nóng)村建設(shè),通山縣作為全省唯一的脫貧致富奔小康試點縣和新農(nóng)村建設(shè)試點縣,動員下潘洞村人搬遷到山下交通便利的地方居住。目前,已經(jīng)有十三四戶人家響應(yīng)號召搬遷到了山下,只有三四戶難離故土的人家留在村里。搬遷戶的舊房屋現(xiàn)在還在,每到農(nóng)忙季節(jié),他們都會像侯鳥一樣飛回山里耕種,并在下潘洞村小住一段時間。
美麗的風(fēng)景見過不少,我們卻從來沒有在下潘洞村這樣的感覺。下潘洞靜靜地在那兒,若一脈清泉,恬靜地流淌,把你渾濁的內(nèi)心滌蕩得纖塵不染,讓你返樸歸真。
?。ㄓ浾?杜培清 宋志強 通訊員 張坤峰)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組圖:家住淦河邊
下一篇:
中國書法之美賞析之十二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龍鈺皮道琦質(zhì)樸的鄉(xiāng)村景色與現(xiàn)代影像相結(jié)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嘉魚縣一群善于捕捉美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