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查生輝 王恬 特約記者 孔帆升 通訊員 譚崇飛 實習生 費霖好
有人說,“癡”是一種病態(tài)的專注。然而,卻有人能將“癡”變成生活和快樂的源泉,這個人就是通山“文化癡人”毛彥斗,一名沉迷于闖王李自成文化研究的基層文化工作者。
一
幕阜山脈之中的一主峰太平山,為鄂贛界山,山層巒疊翠,霧靄緣繞,鸚鵡銜花,仙鹿食草,恰似仙域。這里孕育了李自成的故事,流淌著李自成的文化。
圣廟之畔,從1971年被聘用為通山縣文化干部至今,毛彥斗用50年時光默默護佑著李自成文化。行走深山,他用腳步丈量出李自成文化的版圖,50年寫下百萬字手稿,將傳流數(shù)百年的故事,完整記錄成書。
自幼在太平山上玩耍,毛彥斗是在李自成的故事里“泡”大的,雖然一直心有所好,真正與李自成文化結(jié)緣,卻是在他29歲那年。
1963年,毛彥斗在黃沙鎮(zhèn)毛楊小學當民辦教師,8年后經(jīng)當?shù)乜己耍?971年,被聘用為通山縣文化干部,從此開始31年的基層文化工作生涯,后于2003年退休。
毛彥斗一心撲在了這個清水衙門。1981年通山縣文化局委派毛彥斗參加全省文物普查訓練班。一天,在駐地宣傳櫥窗里見到兩張報紙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張是《北京晚報》上說李自成去石門當了和尚,一張是《長江日報》載文談李自成去湖南夾山為僧之說不可信。
毛彥斗當時心血翻滾,他說:作為文化戰(zhàn)線的一兵,我能不管嗎?他當即取下報紙,并發(fā)誓回去以后一定將它搞個水落石出。從這時起,毛彥斗開始了他的“傻子”生涯。
其時,毛彥斗與全國各大圖書館書信聯(lián)系,居然都有回信。國家圖書館藏康熙四年《通山縣志》,因不能復印,但寄來膠卷約253個鏡片。收到膠卷后,毛彥斗如獲至寶,把自己關(guān)在黑屋里一張張洗,洗好抄錄裝訂。每天都有滿滿的幸福感,汗水與疲勞都遁跡了,上了癮般泡在史料中。上海圖書館也回了話,有民國時的《通山鄉(xiāng)土志略》,他出錢復印收集起來。
有四本民國版《九宮縣志》,武漢有人三次上門,出價兩千元,見毛彥斗不動心,再一次上門,以一萬元高價求收藏。那時一萬元是好大的數(shù)字了,誰知毛彥斗似乎只愛書不愛錢,干脆直接回絕了對方,“十萬也不賣,賣了就成通山罪人了。”
2018年,他無償將這套志書連同另外105本書籍資料,和“明末清初馬鐙”等七件文物捐給了縣博物館。給記者出示捐贈證書時,毛老一臉的滿足。
二
1983年,著名作家姚雪垠到通山,給通山縣干部講《李自成為什么失敗》,毛彥斗至今還保存著此文稿。受姚老創(chuàng)作研究李自成的影響,毛彥斗更加癡迷于李自成研究。
“都說我是個文化干部,為什么不給子孫留下一些永恒的紀念呢?”聽完講座,毛彥斗決定,要把李自成的文化遺產(chǎn)系統(tǒng)整理出來。
李自成文化浩繁深厚,但此前并無人試圖系統(tǒng)挖掘。毛彥斗靠雙腳走進每一個村莊,向當?shù)卮迕袂蠼獭S行┦妨?,年輕人已經(jīng)不懂了,有些故事,要靠全村老人才能拼湊完整,毛彥斗不怕被人當做騙子,每天50里的行程,他總在兜里揣上一包煙,通過煙來做每個人的思想工作。
當年冬天,為征集李自成是如何從江西過通山的史料,毛彥斗在太平山結(jié)識了位刻碑的肖姓人,肖姓人告訴他一個消息,說緊鄰太平山的江西回頭山人湯某有本《太平山志》,記錄了李自成到過太平山。于是,毛彥斗約上與江西交界的本縣三源鄉(xiāng)文化站干部,請湯某帶路,買了薄禮踏上拜訪回頭山之路。
湯某雖熱情接待三位陌生人,但對他們持有戒備之心,謊稱志書在另一人家,要等那人回來,故意拖延時間。約等到下午5 點, 主不留客,要他們下山去,最近的客棧是離此十五華里的橫路客棧。三人無奈,只好餓著肚子,高一腳低一腳摸黑下山。毛彥斗的腳崴了,忍著疼痛走,那夜想著無功的一天,他一宿無眠。
天剛蒙蒙亮,三人一合計,買上香紙鞭炮上山進香,以期打動湯某。毛彥斗想借腿疼留下,好與湯某細聊,他又只得一走一拐的爬上山,一路套近乎。湯某終于感動了,上樓取出一個包裹,打開三層紅布,令人喜出望外。雖不是《太平山志》,卻也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原來是一部《太平道譜》。
毛彥斗顧不得一天的勞累,翻閱、查找、抄寫、拍照。里面果然記有李自成到過太平山,雖只寥寥幾十字,也足以給予毛彥斗信心,于是他又廣集湘鄂贛毗鄰地區(qū)的縣志。終于收集到大量史料,證實李自成從北到南,是如何從湖北陽新富池口至江西瑞昌、武寧,到湖北通太平山、東平寺、九宮山、李家鋪,一路潰敗至牛跡嶺小月山的。
為此,毛彥斗又去武漢住了十天,到省圖書館翻閱資料,撰寫了《野史說李自成之死》,結(jié)合正史記載撰寫《闖王陵志》,成為李自成研究最有權(quán)威的資料之一。
三
有人說,毛彥斗就是個“文化癡人”,“癡”到什么地步?
那些年,毛彥斗一雙眼睛只盯舊書市場,平常也打聽些文化人信息,及時抄錄報刊雜志中有用的史料,還向本縣的古物玩家、廢舊回收站回收涉及李自成的史料。
他說:“熱天去廢品收購站淘東西,異味撲鼻,每征集一份史料無不費盡周折。走過街頭,看到一件衣服,幾次都舍不得買,若是看到一本中意的書會立即買下,生怕失之交臂,對特別有用的書不惜千金也要淘來?!?/p>
從事文化工作多年,毛彥斗最先是靠兩腳行走,后來有了自行車,一直騎到報廢,再后來坐公共汽車下鄉(xiāng),再徒步,通山縣每個村組的每一個旮旯都走到了。通山的鼎、鐘、馬鐙、香爐、鐵磬、銅器、印章異常豐富,他一一拍攝收集整理文字,還對各地石器、石窟、石洞、碑刻、匾額、石雕等的方位、特點,一一詳盡記錄,幾乎涵括了通山縣的天文地理。對通山土地上曾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毛彥斗也沒放過,比如《通山七百年災情》的小冊子,就能很好地供人銘記與參考。
有故紙堆鉆不厭其煩,有陋室居住心滿意足。毛彥斗始終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早年租住在老城羅漢灣,之后搬到圣廟的偏房住了若干年,風雨飄搖中翻書寫字,日子就這么老了。
2011年,政府打造圣廟,他從那間陋室搬到了圣廟斜對門的廉租房。這樣子,他很滿足,說還可以一出門就看到圣廟,感受到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盛景。
記者來到毛彥斗的40平米廉租房里見到他時,他臉色好,耳朵靈,思路清。他說這是因為心情平和,“現(xiàn)在蠻簡單,每天吃些五谷雜糧。還到白鶴山下的小橋走兩個來回,一萬步呢。”
一進門,立即讓記者感受到他家濃烈的讀書氛圍。客廳的茶幾上,擺放著一摞足有半人高的報紙,角落里也堆放著一捆捆書籍。除了客廳,臥室里放了書架,書架上的書滿滿的,不少書沒地方放了,只好放在了地上。
隨行人員告訴記者,“毛彥斗先生的書架上可都是寶貝,很多資料只能在他家找到?!?/p>
問到家人,毛彥斗說兩個兒子在外地經(jīng)商落戶,孫子也參加工作了,可自己舍不得離開通山。他說人一走,那么多書籍資料就沒有個主了。好在女兒嫁在當?shù)兀瑏硪惶耸畞矸昼姡粫r送點水果牛奶與菜蔬來。
“有人說,搞了一輩子本土文化研究,至今窮得只能住廉租房,值不值得?”
“別人賺錢快樂,我搞文化,更有樂趣?!?毛彥斗說,他這一生很幸運、很值得,也很充實。
讓他最高興的是自己也算“著作等身”。自費出版印刷《自成春秋》《通山金石》《毛彥斗雜論文集》等十多本書籍資料,投入的錢至少在十多萬。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國當代歷史學學者辭典》。
去年毛彥斗還學會了簡單的上網(wǎng),打開平板電腦一搜,毛彥斗的頁面有60多頁,老人覺得真是太神了,自己也算是名人。從他的神態(tài)與語調(diào)中,那如山般沉重的付出,極為清貧的生活,似乎早已云淡風輕。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安區(qū)文旅局加強疫情防控工作
孟翠芳(通山)楚王山革命烈士紀念園位于通山縣南林橋石門村,紀念園的廣場正前方矗立一幅巨大的雕塑,鮮紅的火炬做背景,預示...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說,通山始終高舉“山通水富、綠色發(fā)展”的大旗前行,步伐鏗鏘,作為不斷。為實現(xiàn)...
1927年8月,通山農(nóng)軍參加鄂南暴動,以夏桂林為主任的暴動委員會,迅速占領(lǐng)縣城并成立了全國最早的一批紅色政權(quán)——工農(nóng)政府委...
許愛瓊(嘉魚)從通山采風歸來,已是深夜,一個人仰望這寂靜的星空,沒一絲的睡意。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星星之火燎原到通...
咸寧網(wǎng)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焦陽、鄭夢溪報道:2日,記者沿著核電路前往隱水洞,道路兩側(cè)花草叢生,遠處青山煙...
咸寧網(wǎng)訊(通訊員施仕寨)4月13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石玉華,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洪豪赴武漢市與鄂旅投公司成功簽...
曹荷香(通山)你總以陽光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出現(xiàn)在哪,哪里便有了溫暖寒冬,北風匆匆地來去我是陽光下的影子你,是否聽到我心底種子破...
咸寧網(wǎng)訊記者宋文虎報道:13日上午,市政協(xié)主席曾國平來到通山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集中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工作...
咸寧網(wǎng)訊通訊員柯昆鵬報道:12月22日,朱旋農(nóng)名師工作室對口通山實驗高中開展結(jié)對幫扶送教活動。通山實驗高中化學教師紛紛表示...
咸寧網(wǎng)訊咸寧日報記者宋文虎、通訊員汪延煜報道:11月25日,通山縣大畈文教特色小鎮(zhèn)項目簽約儀式在縣招商和投資促進中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