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評介】
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貴遺存和重要見證
——讀《春秋石銘:北京柵欄墓地歷史及現(xiàn)存碑文考》
作者:高壽仙(北京市委黨校〔北京市行政學院〕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既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豐厚土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貌,又廣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體現(xiàn)了海納百川的宏大氣魄。正是這種民族性與包容性的統(tǒng)一,使中國文化在保持和延續(xù)自己的“根”和“魂”的同時,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明清之際,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來華對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他們在向中國傳播西方文化的同時,也把中國文化傳播到西方,揭開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利瑪竇離世后,在北京阜成門外獲賜墓地,成為長眠于北京的第一位西方傳教士。此后,這塊被稱作“柵欄墓地”的地方,又陸續(xù)有鄧玉函、羅雅谷、龍華民、湯若望、南懷仁、郎世寧等傳教士入葬,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貴遺存和重要見證。改革開放后,“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先后被列為北京市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中國與西方相關國家開展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柵欄墓地”的歷史價值早就引起廣泛關注,一些介紹墓地變遷和傳教士生平的著作和文章先后發(fā)表。墓地所在的北京市委黨校(北京市行政學院),為了保護好這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先后出版了《歷史遺痕——利瑪竇及明清西方傳教士墓地》《青石存史:“利瑪竇與外國傳教士墓地”的四百年滄?!返戎?。不過,由于相關資料分散在世界各地,涉及多種語言,收集和使用殊為不易,以往那些著作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掘和利用,留下不少缺憾。北京行政學院青年學者陳欣雨歷時五年,撰成《春秋石銘:北京柵欄墓地歷史及現(xiàn)存碑文考》(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彌補了這一缺憾。該書系統(tǒng)梳理了柵欄墓地的滄桑變化,全面考訂了墓碑碑主的生平事跡,堪稱中西文化交流研究領域一部資料翔實、考證精審的著作。
其一,匯集中外史料,詳述墓地歷史。自利瑪竇入葬至今,柵欄墓地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隨著時局變化和城市變遷,這塊墓地也經(jīng)歷了幾次較大變故。作者從中外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發(fā)掘出大量相關文字資料和圖片,其中不少檔案資料和實物拓片不為人知。在網(wǎng)羅多元而豐富資料的基礎上,取精用博、參互比證,對柵欄墓地的形成和嬗變過程做了完整細致的梳理和圖文并茂的呈現(xiàn)。透過墓地的變遷,不僅可以看到晚明以降中西文化交流的曲折歷程,也可以窺見西方教會內部的宗派分野和意見紛爭。
其二,結合碑主生平,解讀碑文真義。柵欄墓地的碑文有不少是用漢文和拉丁文同時呈現(xiàn),有些還刻有滿文,而三種文字的內容并非完全對等。受條件限制,以前尚無學者對不同文字進行細致的比勘和分析。對現(xiàn)存的68通碑文,該書均結合碑主的生平事跡,對漢文和拉丁文的碑文內容進行了對比研究,復原他們的在華經(jīng)歷,揭示了清朝官方和西方教會對其貢獻的不同認知。除現(xiàn)存碑文外,對沒有墓碑僅存拓片,或既無墓碑又無拓片僅存文獻記載的傳教士,該書也綜合零散資料對其生平做了勾勒和簡介,填補了西方傳教士研究的一些空白。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該書對2018年北京市委黨校(北京市行政學院)新清理出的一批墓碑做了研究和介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正以往對柵欄墓地現(xiàn)存墓碑數(shù)量、文字等的一些誤解。
其三,剖析交流機理,展現(xiàn)文化融突。在對墓地變遷和碑文真義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基礎上,該書對中西文化交流的內在機理進行了思考和分析,指出中西文化交流是一個雙向過程。一方面,西方傳教士憑借天文、數(shù)學、醫(yī)學、繪畫、機械制造等方面的學識,得以居留于北京,服務于朝廷,為國人了解西學打開了一扇窗口;另一方面,西方傳教士也使中國文明逐漸傳播到了西方世界之中,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的媒介。當然兩種文化之間并非沒有沖突,尤其在喪葬祭祀禮俗方面差異頗大。概言之,明清以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融合與沖突、經(jīng)驗與教訓,值得深思。
石銘存史跡,鑒往而知今。該書對柵欄傳教士墓地滄桑變化的完整復原,對明清中西文化交流曲折歷程的細致展示,不僅有助于人們回顧那段鮮為人知、日漸模糊的歷史,也有助于今天我們繼續(xù)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2日 14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河南澠池發(fā)現(xiàn)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與陸渾戎王墓基本一致
下一篇:
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神秘三星堆,考古再解謎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今日發(fā)布垣曲北白鵝墓地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近9個月的緊張發(fā)掘,考古工作者在該墓地發(fā)掘出一處周朝王卿高級貴...
這是新疆哈密拉甫卻克墓地一座斜坡墓道墓(2019年10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在該墓地清理出的62座墓葬中, 19座為斜坡墓道墓,...
今天上午, 2020全國10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揭曉:①貴州貴安新區(qū)招果洞遺址.②浙江寧波余姚井頭山遺址.③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⑩吉林圖...
,澠池鹿寺西遺址考古發(fā)掘出42座春秋時期墓葬,其中墓葬的器物組合和形制與洛陽徐陽墓地的中小型墓葬基本一致。通報稱,墓葬是...
10月24日下午,一個“藏匿”了數(shù)千年的晚商貴族——“匿”族攜170余件出土文物,與國家博物館館藏部分西吳壁遺址出土文物一起...
9月16日,我省“考古出土曾國青銅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結項驗收會”在京山召開,經(jīng)專家組實地考察、評審,該項目通過驗收。項目負...
,截至2020年,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西部格布賽魯遺址共發(fā)掘21座墓葬,這為研究阿里地區(qū)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
出土銘文器物還原“曾世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海冰王晶通訊員曾攀黃敏在鮮有史料記載的情況下,一部“曾世家”何以被還原?專家...
麗江驚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墓群多層石棺葬內遺骸為何千年不腐最近,在云南麗江西北距金沙江約3公里的玉龍縣大具鄉(xiāng)為都村,人們在...
光明日報記者王瑟春節(jié)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布《吐魯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哈拉和卓卷》,正式公布對哈拉和卓墓地考...